曾经的保值王日产轩逸,经典款一口价不到7万,比原价降了35%;丰田卡罗拉双擎8.98万起,比三年前便宜超3万;就连宝马330Li都从36.99万跳水到23.99万,直接砍掉13万。大众、别克也不甘示弱,途观L一口价14.99万,君威10.69万起,比指导价低了30%。这场降价狂欢里,几乎找不出不参与的合资品牌,甚至GL8这样的MPV标杆都下探到18.99万,彻底打破价格底线。
合资品牌集体甩卖,背后是新能源车的步步紧逼。比亚迪秦PLUS等国产混动车价格逼近燃油车,续航却超1000公里;特斯拉频繁调价,Model 3已杀入20万区间。反观合资燃油车,智能化落后、油耗不占优,只能靠降价换销量。数据显示,中国品牌市占率已超70%,德系、日系份额缩水至个位数,燃油车市场肉眼可见地萎缩。
“一口价”能救市吗?短期看,降价确实有效但长期隐患不小——品牌溢价缩水,利润空间压缩,甚至可能陷入“越降越没人买”的怪圈。所以合资车若想真正翻盘,还得在智能化、电动化上发力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