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量数据不会说谎,问界M8上个月售出21185台,与问界M9共同包揽了大型SUV市场的冠亚军;而曾经月销量轻松破万的理想L9,在6月份仅售出4000余台。这一升一降之间,不禁令人质疑:是理想品牌不再受欢迎,还是问界品牌实力太强?
问界M8与理想L9的价格区间有所重叠,且两者均以大空间和智能化为卖点,是消费者在选择SUV时不可忽视的两款新势力车型。
今日,我们将以2025款问界M8 Ultra六座版(44.98万元)和2025款理想L9 Ultra智能焕新版(43.98万元)为例,进行详细对比,探讨哪一款更值得购买。
问界M8的座椅舒适度极高,后备箱空间足以容纳全套露营装备;理想L9则提供了宽敞的乘坐空间。
在空间方面,问界M8的车身尺寸为长5190mm、宽1999mm、高1795mm,轴距为3105mm;而理想L9的对应参数分别为长5218mm、宽1998mm、高1800mm,轴距同样为3105mm。两车尺寸相当,理想L9在车身长度上略长28mm。
然而,实际空间表现却大相径庭。尽管问界M8的体型较小,却配备了更大的后备箱,标准容积为392升,后排放倒后可扩展至1323升,足以容纳六个28寸的行李箱。无论是露营所需的折叠桌椅、帐篷、卡式炉,还是滑雪爱好者的雪杖和滑雪板,都能轻松收纳,堪称移动仓库。相比之下,理想L9在乘坐空间上更具优势,尤其是第三排更为宽敞。
问界M8
在座椅舒适度方面,两款车型均采用了Nappa真皮材质。然而,问界M8相较于理想L9,额外配备了零重力座椅、第三排电动调节以及主/副驾腿托,从而在乘坐舒适性上更胜一筹。
理想L9
问界M8的辅助驾驶技术是其亮点,而理想L9则堪称移动的家庭影院。
在智能化方面,问界M8搭载了HUAWEI ADS辅助驾驶系统,凭借鸿蒙生态实现了极为流畅的人机交互体验。问界M8配备了2颗华为192线激光雷达、12颗超声波雷达、9颗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摄像头,最远向前探测距离可达250米。在实际测试中,系统在应对夜间“鬼探头”等突发情况时表现出色,成功率达到100%,在40公里的城市道路上仅需接管一次,使新手驾驶者也能拥有如同老司机般的稳定表现。
理想L9配备了AD Max辅助驾驶系统,但其生态系统依赖于第三方应用,交互流畅度不及鸿蒙系统。然而,其亮点在于打造了“移动iMax影院”——配备21个扬声器和杜比全景声技术,结合天空声道,满足了家庭成员对娱乐性的高要求。理想L9搭载了NVIDIA DRIVE Thor-U辅助驾驶芯片和高通骁龙8295车载芯片,配备了1个禾赛128线激光雷达、12个超声波雷达、1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8个摄像头,最大前向探测距离可达200米。与问界M8相比,理想L9的测试结果略显逊色,在同样40公里的城市道路上行驶时,需要人工接管8次以上,遇到突然出现的外卖车时会直接退出自动驾驶模式。
问界M8动力三连:更强、更远、更省,理想L9是否感到压力?
在动力方面,两款车型均搭载1.5T增程式系统,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。问界M8配备53.4kWh电池组,搭配390kW双电机,动力输出强劲,相比理想L9的330kW电机具有明显优势。在续航表现上,问界M8以1526km(CLTC)的成绩领先于理想L9的1412km,WLTC工况下的油耗为0.53L/100km,同样优于理想L9。在零百加速方面,问界M8和理想L9的表现相近,分别为5.2秒和5.18秒。在充电效率方面,问界M8仅需0.25小时即可完成快充,较理想L9的0.42小时节省了将近一半的时间。
在驾驶性能方面,两款车型均采用了前双叉臂和后多连杆独立悬挂,并标配双腔空气悬挂和魔毯智能悬架。实际驾驶体验中,问界M8配备的途灵底盘表现出色,行驶平稳且质感优良。在山路上过弯时,其悬挂系统的支撑性更为出色,侧倾抑制效果显著,车身跟随性也十分优秀。然而,与理想L9相比,问界M8的方向盘指向性略显不足,麋鹿测试成绩为76.9km/h。
理想L9的调校更侧重于豪华与舒适,悬挂较为柔软。在通过坑洼路面时,路面扫描系统能够提前识别并自动切换至双腔模式,配合CDC减震系统,实现几乎无感的滤震效果,为后排乘客带来头等舱般的乘坐体验。然而,其操控性能略显不足,麋鹿测试成绩为80.34km/h。
问界将M8星云融入大灯设计,理想L9则在车头悬挂弯月造型
在外观设计上,问界M8采用了贯穿式灯带,6毫米的宽度设计使前脸更显科技感。灯腔内的点点星光,灵感源自M8星云图谱,与车名巧妙呼应。车身多处采用熏黑的运动元素,赋予整车年轻而动感的气息。风阻系数低至0.259。
相比之下,理想L9的整车线条更加圆润流畅,前脸标志性的星环大灯犹如一弯新月,既犀利又充满未来感。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独特的辨识度,使L9在车流中能够一眼被认出。然而,其风阻系数为0.3,略逊于问界M8。
推荐阅读: